top of page

我的廚房

已更新:8月10日


右圖photo by珮芸
右圖photo by珮芸

俗話說(?)如果你有欠稿,就會特別想寫別的東西,因為手上有別的工作,所以我就情不自禁在入住滿兩年後忽然寫起了廚房開箱。


原始廚房就是40幾年老屋常有的一字型廚房,卡到一個柱子+陽台門,可用面積非常之小(原本水槽+瓦斯爐就差不多滿了,作業檯面只剩A4大小),我第一眼看到這個空間就覺得這個廚房的牆是非打不可,以配置來說也非常適合打掉(?)


牆面全部打開十分通透。
牆面全部打開十分通透。
爭取空間保留光,留窗不留門
爭取空間保留光,留窗不留門
原本是覺得推拉窗好看,但忘了它不可拆,而且因為轉軸空間需求,全開的時候窗扇會卡在中間,有點小殘念。
原本是覺得推拉窗好看,但忘了它不可拆,而且因為轉軸空間需求,全開的時候窗扇會卡在中間,有點小殘念。

一旦少了牆面,單純用起居空間的落地窗進出陽台就很方便,原本的廚房就可以多出一個空間剛好做熱炒區,另外因為熱炒區和備料區分開,正好方便讓檯面可以做不同高度,因為熱炒時手會抬高,檯面稍低比較不費力。此外之前整修老家廚房的經驗讓我知道上櫃就是做來堆五到十年才會用一次的東西,所以這次只有抽油煙機有用櫃體多包了一個空間,外加備料區上方訂做黑鐵架可以放東西也可以吊掛收納。如果之後物件增加,我們才會再依照實際物件的尺寸和性質增設層板。

我是不銹鋼檯面派。
我是不銹鋼檯面派。
黑鐵架要承重,上方的樑要另外做加固。
黑鐵架要承重,上方的樑要另外做加固。

調閱了紀錄發現我廚房的部分(不含打牆、地板、管線等基礎)才花20萬真的是很精省,祕訣無他,就是不要做櫃門,馬上五金鉸鍊滑軌和門板全部省下來(?)有人喜歡東西要全部關門收起來,我則是喜歡全部擺出來,因為一看不見我就會忘記東西的存在,比起抽屜和華麗的抽拉櫃,我覺得用收納整理盒機動性的去調整下櫃使用比較適合我的習慣。

爐下左邊留一個抽拉盤收比較重的火烤兩用爐,右上剛好放得進中型烤箱。下方收鍋子。
爐下左邊留一個抽拉盤收比較重的火烤兩用爐,右上剛好放得進中型烤箱。下方收鍋子。
爐邊也是能掛就掛。
爐邊也是能掛就掛。

中間可動層板,下方用無印收納盒機動性調整。
中間可動層板,下方用無印收納盒機動性調整。

針對下櫃有幾個規劃是事先提出的:1.要有一個抽拉盤for之後可能會放比較大的電器如烤箱(結果剛整修完我就把烤箱賣了) 2.預留日後可能會要裝洗碗機(目前是洪手洗),層板要可動 3.希望有一個區塊是下方不封板,讓我使用更有彈性(原本是希望全部不封,但因為有些管線要經過的問題所以最後只留一個區塊)


剛好廚房的主要使用者洪先生的收納態度跟我一致(我也有在做菜FYI ),也喜歡讓空間保留很多可調整的彈性,因為當時我是採螞蟻搬家的方式一次帶一批東西到新家,每次把新的東西放進空間就會重新再調整一下配置。住進來以後洪也依照他覺得比較順手的方式調整了非常多次收納邏輯,廚房才逐漸長成目前這樣,以後會長成什麼樣也不一定,房子買了裝潢了,少說也要住個五年十年,順利的話可能一輩子,規劃時就盡量保留一切都是可變動而有機的餘裕。


調整多次之後目前的收納配置。
調整多次之後目前的收納配置。

爐台邊空間持續在研究如何優化。
爐台邊空間持續在研究如何優化。

即便開了牆也放不下冰箱,因此放在餐桌旁邊,盡量維持採買、上桌、備料區的三角動線(比較尖的三角)。
即便開了牆也放不下冰箱,因此放在餐桌旁邊,盡量維持採買、上桌、備料區的三角動線(比較尖的三角)。


剛搬進去的物件量。
剛搬進去的物件量。

持續增生的物件量。
持續增生的物件量。


以下是我廚房比較常會被問的一些牌子和使用問題:


  • 抽油煙機:莊頭北 TR-5895 主要看中他不用濾網用磁吸油槽很好拆清,吸力以家用版還行,油煙和味道很大的時候會搭配空氣清淨機使用。(廚房一台、起居一台)

  • 瓦斯爐:林內 RB-L2620G(B) 當時有定時又是明火瓦斯爐的選擇不多,選了好看的林內然後價格最低的款式(?)

ree
ree
  • 水槽:大吉熊 KL-9474 我的訴求就是大跟方,以及中間集水區不要坡度太大(之前整修老家貪便宜選了一個韓國貨,坡陡到每次放碗進去都會往中間滑,但不銹鋼跟檯面一體成型就很難單獨更換只好一路用到現在)不需要很多配件,我覺得國產不鏽鋼水槽做的配件都偏雞肋,這個有附一個可以架在水槽的碗籃,但變成多一個要清理的東西,積水也容易水垢鏽斑(btw不銹鋼其實也會銹喔,尤其我用的不是太高級品),最後我們也是選擇不用,另外買了桌上型可伸縮的碗籃。這個水槽74公分寬,是讓我還有足夠檯面空間使用下的最大尺寸,當時想說檯面不夠的話就用寬的砧板蓋上去延伸,但目前沒有這樣用過。

另外買的伸縮瀝水架,平常收起來剛好。
另外買的伸縮瀝水架,平常收起來剛好。
  • ORTIZ歐蒂斯 T5060 絕對商用不鏽鋼中島龍頭 整修的時候正好接了《Taipei Kitchen and Living台北廚具生活誌 》的主編工作,針對廚房五金特別做了專題,在現場看到從7,000到70,000的水龍頭,認清了自己的定位(?),需求設定在可以三用(希望用水、淨水、萬向管合一)+LF無鉛認證的台灣品牌,最後終於找到ORTIZ歐蒂斯這個牌子,他們有萬向管專利,至於我看中的這款因為標註商用光看照片就是一個大個子。


    ree

    我透過各種管道(好像不是熱門品,連業務員都不太清楚)詢問尺寸、安裝限制,確認我家可裝之後下單。剛裝上去真的覺得太美了太開心了,而且三用設計檯面可以少開一個飲水水龍頭的口,簡潔又漂亮,直到我要下單淨水設備的時候忽然發現,登愣,他並沒有淨水管線です。原來他多給一個出水孔只是多一個花灑的選擇,而且花灑是按壓式的需要按下去才能使用無法常開,當時內心無語,不過長期使用下來,花灑功能在洗東西、沖水槽的時候是滿好用的。


  • 不銹鋼檯面:瑋俊不銹鋼檯面+大吉熊水槽焊接。 當時詢價如果焊接邊緣和導腳都要精修的話價錢會翻倍,但我覺得不銹鋼用久了那些紋路都沒差了,導角肉眼其實看不太出來。我那陣子有去採訪過達榮不銹鋼,他們的做工真的很細鋼板也比較厚,加上他們只做一體成型包含水槽訂製,價錢就會再疊加上去。


最後給你看看before & after:


ree
ree
ree




  • Facebook
  • Instagram
  • 線程
關於理想生活的樣貌,
我還想知道更多可能性。

今度

Kondo Plan

© 2025 by AZONA

有事請留言

Ask me anything

bottom of page